SJT 10532.3-1994 工艺管理 产品设计工艺性审查

ID

A8025B4C889D4F178C65ABAE297C949E

文件大小(MB)

0.37

页数:

16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13-7-16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J,S,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SJ/T 10532.1~ SJ / T 10532.14一94,工艺管理,Technologicalm anagement,1994-08-08发布1994-1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工艺管理产品设计工艺性审查,Te ch no log ica l m a na ge me nt,Review of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of Product design,Si/T 10532.3-94,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 标 准规 定了产品设计工艺性审查的目的、任务、内容和程序,本 标 准 适用于电子产品设计的工艺性分析与审查,2 总则,2.1 所有产品应进行工艺性审查,所 有 新 设计的产品和改进设计的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均应进行工艺性审查,企 业 对 外来产品的图样、简图,在首次生产前也应进行工艺性审查,2.2 负责部门,产 品 设 计工艺性审查工作由工艺部门负贵,2.3 产品设计工艺性审查的基本要求,a. 全 面 检查产品图纸的工艺性、定位、基准、紧固、装联焊接、调试等加工要求是否合理,所引用的工艺是否正确可行;,b. 详 细 了解产品的结构,提出加工装配上的关键问题和工艺关健件的工艺方案,协助设,计人员解决设计中的工艺性问题;,c. 甲 查设计文件中米用的材料状态及纹间、尺寸公差、配台、粗糙度、徐很静是台台理;,审 查 设 计文件中采用的元器件的质量水平(合格质量水平、可焊性和失效率)及元器件生,产厂家是否为已选择定点供应的厂家;,d. 当 本企业的工艺技术水平还达不到设计文件所要求的水平时,工艺人员应建议设计,人员改变设计,或提出所要增添设备、工装的计划.以保证每一张图纸都能按设计文件要求进,行加工,2.4 产品设计工艺性审查的目的,2.4.1 使新设计的产品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符合一定的工艺性要求.尽可能在现有生产,条件下用比较经济、合理的方法制造出来,并便于检测、使用和维修;当本企业现有生产条件尚,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及时提出新的工艺方案、设备、工装设计要求或外协加工工艺性要求。提,出技术改造的建议与内容,2.4.2 及时向设计部门提供新材料、新型元器件和新工艺的技术成果,以便设计部门改进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1994-08-08批准1994-12-01实施,一 9 一,ssfr 10532.3-94,2.4.3 从便于生产制造的角度提出工艺继承性的要求,审查设计文件是否最大限度地采用了,典型结构设计、典型线路设计.以利于尽可能地采用典型工艺和标准工艺,2.5 工艺性分类和工艺性评价的形式,工艺 性 分 类,评定产品设计工艺性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和工艺性评价的形式见附录A(参考,件),2.6 工艺性主要指标项目,产 品 设 计工艺性主要指标项目见附录B(参考件),2.7 各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本单位“产品设计工艺性审查细则“作为本标准的补充,产品设计工艺性审查的内容,为使 所 设 计的新产品具有良好的工艺性,在产品设计的各个阶段均应进行工艺性审查,产 品 设 计工艺性审查阶段的划分应与产品设计阶段的划分相一致,一般按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工作图设计三个阶段进行工艺性审查。产品设计工艺性审查并非都必须具有三个阶,段,当产品的构成较简单或者为原机型的派生产品时,也可以仅有技术设计阶段和工作图设计,阶段或者只有工作图设计阶段的工艺性审查,3.1 初步设计阶段工艺性审查的内容,3.1.飞从制造观点分析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可靠性。除一般工艺性审查外,应特别,注意:,a. 对 产品设计中安全性设计的工艺性审查,如防机械、防触电、防燃烧等危害的结构工,艺性和工艺材料的审查;,卜. 对 产品设计中热设计的工艺性审查;,c. 对 产品设计中结构缓冲、减振设计的工艺性审查;,d. 对 产品设计中电磁兼容设计的工艺性审查等,3.1.2 分析和比较设计方案中系统图、电路图、结构图及主要技术性能参数的经济性和可行,性,3.1.3 分析所用主要原材科、配套元器件及外润件的远用是否合理,3.1.4 分析重要件、关健件在本企业或外协加工的可行性,3.1.5 分析产品各组成部分是否便于装联、检测、调整和维修,3.1.6 分析产品可靠性设计的文件中,有关工艺失效的比率是否合理、可行。可靠性设计的,工艺性审查内容见附录以参考件),3.2 技术设计阶段工艺性审查的内容,3.2.1 分析产品各组成部分进行装配和检测的可行性,3.2.2 分析总装配的可行性,3.2.3 分析机械装配时避免切削加工或减少切削加工的可行性,3.2.4 分析电气装联(组装互连)、调试时避免更换或少更换元器件或零、部、整件的可行性,3.2.5 分析高精度、复杂零件在本企业加工或外协加工的可行性,3.2.6 分析结构件主要参数的可检测性和装配精度的合格性;电气线路关健参数的调试和检,测性,3.2.7 分析特殊外协加工件的可行性和特殊专用元器件外协或自制的可行性,3.3 工作图设计阶段工艺性审查的内容,一 10 一,SJ/7 10532.3-94,3.3.1 各零、部件是否具有合理的装配基准和调整环节,3.3.2 分析各大装配单元分解成平行小装配单元的可行性,3.3.3 分析各电路单元调试、检测,即按分机分别调试、检测或联机调试、检测的可行性,3.3.4 分析产品中零件的铸造、焊接、热处理、切削加工、饭金、冲压件加工,表面处理以及塑,件加工、机装等工艺性,其工艺性基本要求,见附录D(参考件),3.3.5 部件、……

……